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17集课程复讲 |
|
陈彦旭学长 |
|
|
以下是末学这节课程的复讲,定有不足及差误之处,请老师学长批评指正。 诸位朋友大家好,我们上节课讲到了明太祖送给郑廉两个大水梨。假如你是郑廉你如何分给这一千多人呢?答:一起煮了。很好,郑廉的方法和你差不多,他搬来两个大水缸,一边一个,把梨揉碎让梨汁渗在缸里面,然后说:来一人一碗。这样就很公平,有的和郑廉的血脉不是很亲的,也会感到这位长者值得佩服。 明太祖还请教郑廉,是如何管理这一千多人的。郑廉回答说,“不听妇言”。诸位女同胞,不要听了这句话就说,“不想听了我要走”。因为每一句话都有他时代的意义,因为在古时候,女子很少有机会接受圣贤的教诲,不明白圣贤人宽广的胸怀。于是就难免会有一些自私,一自私就想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些,如果在家族里面,每一个小家庭都是这样的想法,那么大家都开始在争,那这一千人的家族也就散了。所以,“不听妇言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:在家族里面人绝对不能斤斤计较,否则一定会造成纷争。如何让兄弟、家庭可以和睦相处,下一句经文给了我们很重要的方法。 【财物轻。怨何生。言语忍。忿自泯。】五代的时候,有一个读书人叫张士选,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,是叔叔把他带大的。当张士选17岁的时候,叔叔对他说,你现在已经大了,我要把祖上留下的遗产分成两份,你一份我一份。张士选听了,马上对叔叔说:您有七个孩子,应该把财产分成八份。叔叔说那不行,因为你是代表了你的父亲,张士选坚决不同意,一定要把财产分成八份。这一让吃亏了吗?这一让他让出了德行,让出了家庭的和睦,也让出了自己的心量,俗话说“量大福大”。所以当他进京赶考的时候,遇到了一位算命先生,算命先生看到他觉得很奇怪,这个人脸上怎么这么多阴骘文(就是积了很多阴德),算命先生对他说,这次考试你一定会高中。果不其然,张士选一次考试就高中。 所以当我们了解到“命里有时终须有,命里无时莫强求”,才会心安理得,就不会患得患失和别人争夺了。要了解命运的真相,可以看一本很好的书,叫《了凡四训》。了凡先生在很小的时候,遇到了一位孔先生,他是我们中国邵子《皇极数正传》的传人,算得特别准,推算出了了凡一生的命运,结果分毫不差。其实人的命运被算出来了,那这一生真的是白来了,没有什么建树。代表我们这一生,没有好好利用。 人的命运为什么会算的很准,因为他的善恶业会呈现在这一生。所以,一般人算命都会很准,但也有两类人算不准,一种是做了大善,一种是做了大恶。一般人都是小善小恶,心量也没有扩大,想到的都是,儿子,孙子,妻子,房子,车子,票子,所以这一生的命运会被算的很准。命运有加减乘除,比如说,你命里有一千万的财富,你行了一点小善,命里加五万,变成1005万,所以很准;你行了一点小恶,命里减五万,变成995万,所以也很准。但是如果你做了大善,一千万乘于五,就变成五千万,所以算不准;如果做了大恶,一千万除于五,变成两百万,所以也算不准。我们要明白,有的人用不法的手段抢来了两百万,还在那里洋洋得意,看我多有本事,却不知已经损失了八百万。所以“君子乐得做君子,小人冤枉做小人”。而且抢来的这两百万还不知道有没有命花,做了违反法律的事情,用不了多久,就锒铛入狱了。这样的人很可悲,我们要怜悯他们,因为毕竟他们也是大福之人,只因为没有好的教育,把人生搞砸了。我们要了解命运的真相,就能心安理得,“财物轻 怨何生”。 下一句“言语忍 忿自泯”,人与人之间的交往,用到最多的是言语。言语一冲突脾气就上来了,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。障碍了自己的心量,也障碍了人与人的关系。俗话说“利刃割体痕易合”,身体上有了一道伤口,可能一两个星期就会痊愈。而“恶语伤人”,别人心里可能会很久很久都“恨难消”。人生这么短暂,为什么不能和睦相处呢?所以我们要学会对治自己的忿怒,要有忍的功夫。“忍”是个会意字,上面一个刀,下面一个心。告诉我们要做到即使钢刀插在心头上,也要如如不动。“忍”是一个大学问,不能忍到最后火山爆发,要忍得明明白白,忍得为大局着想。 对治怒气的方法其实也在中国字里,我们开“怒”这个字,上面一个“奴”,下面一个“心”。意思就是当我们发怒的时候,自己的心就变成了坏习气的奴隶,让你去东你不敢去西。很多人发完脾气,“刚刚我怎么这样”?很后悔,但却拉不回来了。有一位父亲,他的孩子脾气很不好,他为了教导他,就对他孩子说:你每发一次脾气,就在后院的柱子上顶一个钉子。孩子照做了,经常一天都要钉5、6个钉子。一段时间后他忽然看到柱子上密密麻麻的钉子,才发现自己的脾气是那么不好。于是就开始克制自己,一段时间后不发脾气了。他去告诉他的父亲,父亲说:你每天如果不发脾气,就拔下一颗钉子。又过一段时间,钉子拔完了,孩子很高兴的来告诉他的父亲。父亲不疾不徐的带他来到木柱前说:虽然你的钉子都拔光了,但是留下多少的坑洞,是回不到原来的样子了。 人生要有志气,要当自己的主人,不能被这些坏习气左右。要从“怒”转成“恕”,这两个字很像,就是去掉一点边边角角就能从怒转成恕。我们看“恕”这个字,上面一个“如”,下面一个“心”。就是说我们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事情,那你的怒气就消一半了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